播音主持干货技巧:朗诵的轻重音如何把握
播音主持干货技巧:朗诵的轻重音如何把握
诵基本概念:
朗诵,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诵读。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 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。朗,即声音的清晰、响亮; 诵,即背诵。朗诵,就是用清晰、响亮的声音,结合 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 艺术。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。朗诵不仅可 以提高阅读能力,增强艺术鉴赏,更为重要的是,通 过朗诵,大者可以陶冶性情,开阔胸怀,文明言行 增强理解;小者,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 的体味能力,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 能力。因此,要想成为口语表述与交际的高手,就不 能漠视朗诵。
常用的朗诵外部技巧有:停连、语速、 节奏、重音、 句调(语调),
本次分享主题:节奏
一.什么是节奏:朗诵时带有规律性的变化, 叫节奏。
2、快慢停连
这是一种用声音的长短、急缓、停连等变化来强调重音的方法。
例:十年啊,十年的流离失所,十年的卧薪尝胆,我钟雪儿终于等到了这一天。
《走西口》这个朗诵稿件中,钟雪儿的这句话有着情感的丰富变化。
第一个“十”声音加重并较缓的说出来,展现人物内心的 感叹和悲愤。之后的“十年的流离失所,十年的卧薪尝胆”用较快的语速连接起来,在“终于”前停顿,较慢得说出“终于等到了这一天”。
声音的紧连和缓、促变化再加上贴切的语气,使这个人物的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很好得得以诠释。
3、虚实转换
通过声音的虚实变化来强调重音。
例:那天,我又独自坐在屋里,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的飘落,母亲进来了,挡在窗前。
这句话摘自史铁生先生的《秋天的怀念》,作者用细腻的感情写出了母爱的伟大。整篇文章的基调是低沉的、沉重的。
在播读时要注意运用虚实声的变化,尤其是这句中的象声词“唰唰啦啦”,如果用虚声甚至是叹息声来展现会更好地展现出作者内心的情感。
重音的强调方法是相互交融的,也必须和停连、语气等相互配合。在进行播音创作的过程中,要使有声语言表达的内、外部技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,才能传达出正确的“意 味"。
二、怎样读好轻声?
我们有时候常常读不好轻声,多“轻”才算轻声?其实轻 声的轻,是相对的。轻声的音高不是固定的,是变化的。这也就使一些朋友学习轻声时,感觉无从下手。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读好轻声?
1、短
名为“轻声”但是想要读好轻声,不是把握“轻”,而是把握“短”。因为“音长”短,所以听感很轻,而实际上轻声音节的“音高”不一定低, “音强”也不一定弱。
轻声的定义,很关键的一点是“失去原有声调的调值”。 如果“音长”太长,就很容易习惯性读出原有的调值,那就不是轻声了。因此,读轻声音节要注意比前一个音节 "短”很多,就不难读好。
比如“风筝(feng zheng)", 我们可以把“风”读得 长一些,但“筝”由于是轻声,就要注意比“风”读得短很多。
2、“调值"
把握“短”的原则,读好轻声就不难了。如果再注意一下轻声“音高”的变化,就更地道了。
依据《汉语拼音方案》,轻声不标调号(声调符号),但 这并不代表轻声音节没有调值。根据声学分析,轻声虽然短,但调形依然是可以分辨的。
不过,由于轻声是一种语流音变现象(变调),所以轻声的调值是无法独立存在的,需要依靠前一个音节的声调来确定。轻声的调值在阴平、阳平、上声、去声之后可分别描写为[41]、[52]、[34]、[21]。(参考《语音学教程》北京大学出版社)
可见,轻声在阴平、阳平、去声之后是“短降调”,在上 声之后是“短升调”。由于轻声通常很“短”,调形在听感上往往不容易察觉。
一般轻声的“音长”较短,通常是前一个音节的1/2到1/3。轻声的音高是变化的,在上声之后的轻声音高(频率)最高。
总的来说,读好轻声,关键要把握一个字:“短”,在 “短”的基础上,音高很多时候不用刻意去注意,因为这是受到前一个音节的影响,自然表现出来的高低变化。
【本文来自互联网,版权属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】